首页 > 国内组图 > 正文

古籍修复师唐陈韵:用指尖修补历史伤痕

唐陈韵(右)与同事交流近期完成的一件拓片修复情况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唐陈韵将捣碎后的浆糊过筛,使之更加细腻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唐陈韵在挑选适合修复用纸张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唐陈韵在准备修复工具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唐陈韵将纸张破损处经修复后多余的部分揭除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唐陈韵将修复用的托纸上墙晾干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唐陈韵准备修复用的托纸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唐陈韵从事修复工作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游客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参观展示的修复作品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唐陈韵(中)与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部分青年古籍修复师合影(4月19日摄)。

“95后”姑娘唐陈韵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,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,从事古籍善本、书画、档案文书、碑帖拓片等文献物品修复。

拆线、配纸、调浆糊、托裱……古籍修复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,在唐陈韵眼中,每一次重复这些工序都是在了解一段新故事。

唐陈韵说,前辈们对文物的保护与坚持常常让她感动,作为新一代古籍修复师,更应该加快速度,修补好每一件受损的纸质文物,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,让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。
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
[责任编辑:任丽华]

版权声明

一、凡注明来源为"正北方网"、"北方新报"、"内蒙古日报社"、"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、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,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。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或建立镜像。否则以侵权论,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二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正北方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三、转载声明: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,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,以便发放稿费。

正北方网联系方式:电话:0471-6651113 | E-mail:northnews@126.com

今日内蒙古